在2025年,中國葡萄酒市場交出了壹份尷尬的成績單:
2024全年銷售額僅90.9億元,不足白酒市場的1.2%。
要知道,在不遠前的2016年,這個數字還是464.54億元,跌幅高達80%。
曾經被視為“高端社交貨幣”的葡萄酒,如今在超市貨架積灰、電商頁面點擊量慘淡。就連國產龍頭張裕,都遭遇了營收暴跌22.6%的寒冬。覆巢之下無完卵,葡萄酒從商務宴席的C位淪為了年輕人眼中的“過氣網紅”。
中國葡萄酒行業曾經掛在口頭的“格調”壁壘被擊穿,西方葡萄酒文化所講究的醒酒、餐酒搭配等,在中國被追求“低單寧”、"即時滿足"的率性消費者們所舍棄…新興的消費邏輯想要的,只是“五分鐘的微醺”。
葡萄酒,這個曾被寄予厚望的千億級市場,這個曾以“歐洲血統”與“貴族氣質”為傲的產業,如今深陷困局。葡萄酒到底做錯了什麽?為什麽賣不動了?
中國人對葡萄酒的初印象,幾乎全被“紅酒”二字壟斷。
現代葡萄酒在中國的消費進程可追溯至1840年的殖民時代。當時,英法商人將葡萄酒帶入上海的外灘俱樂部、跑馬場等殖民空間,塑造了“葡萄酒 =文明生活”的認知範式。上世紀90年代,葡萄酒再度進入中國,商人們以“葡萄酒=西方貴族生活方式”進行品牌文化培育,與百年前如出壹轍。
#葡萄酒市場#白酒市場#中國葡萄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