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新衛生巾?沒錯,你沒聽錯!
315晚會無情揭開驚人黑幕,廠家竟從本應銷毀的不合格衛生巾、尿不濕殘缺品中,挑出看似沒問題的,重新包裝售賣,簡直就是在垃圾堆裏“淘寶”後二次銷售。更可怕的是,大量流出的“二等品” ,嚴重威脅著女性和孩子們的健康,而那些骯髒的衛生用品垃圾,甚至還被分解成原材料,再次混入產業鏈。
不僅如此,市值百億的ABC衛生巾,還用 “比基尼安睡褲” 向 3.4 億中國女性宣稱“要性感不要安心”;一次性內褲徒手縫製、垃圾堆旁打包、用強力去污劑替代消毒水……這些貼著“無菌”“純棉”標籤的衛生用品,成為了春天最諷刺的消費謊話。
當消費者的信任被這般肆意踐踏,這些企業真的能若無其事地繼續經營下去嗎?企業的底線究竟在哪?
每年315,衛生用品都是出問題的重災區,今年,塌房的主角成了出差黨的必備好物——一次性內褲,前腳還是種草無數,後腳就已全是事故。事故的中心,是河南商丘的一個小縣城,虞城。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,正在成為全國最大的一次性內褲生產基地。只是,基地大了,管理卻沒跟上。
據瞭解,當地多家作坊的工人們不僅會直接用手接觸內褲,還會使用一些“黑科技”,只需輕輕一噴,就能去除內褲上的污漬,完成一個“除菌”的動作。看到這些一次性用品的生產場景時,螢幕前的不少打工人,心都涼了半截。畢竟,一次性用品之所以走紅,就是抓住了兩大核心訴求:方便、乾淨。
時間再往前倒幾年,還沒有這麼多人買一次性的壓縮毛巾、泡澡袋、馬桶墊,直到一系列酒店衛生問題被曝出,人們震撼於開水壺洗內褲、浴巾擦馬桶的畫面,才轉而投向一次性用品的懷抱。只是,自己圖乾淨購買的無菌用品,卻比想像中更髒,“無菌”宣傳都是擺設。消費者圖乾淨,廠家們也知道,乾脆想出不少糊弄法,有的選擇拍個無菌產線的假視頻,有的則在包裝上印上“EO滅菌後變為黃色”——誰能想到,包裝無需變色,本身就是黃色。
一次性內褲產業的興起,不過是這兩年的事情。很多白牌借著這個契機飛速成長,其中,就包括這次央視晚會裏被點名的歐詩羅蘭。
#一次性內褲#ABC衛生巾#比基尼安睡褲